红星耀行万里路,青春向党百年心。2025年7月,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赤脉先锋”实践团踏上红色寻访征程,奔赴邳州小萝卜头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及特色人民英雄纪念碑,深挖本地红色根脉,让青年使命与历史记忆共振。
首站周恩来纪念馆,广场中央的总理铜像双手叉腰、目光如炬,基座前紫白花卉层叠成阶,背景灰白建筑隐现中式飞檐,台阶旁日晷静立如时光信使。队员绕铜像缓行,凝视风衣褶皱里藏着的“十条家规”,在建筑与雕塑的对话中,读懂“两袖清风”的毕生坚守——这方天地,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凝练成具象的精神图腾。
图为“赤脉先锋”实践团成员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辗转至特色人民英雄纪念碑园区,双柱式红砂石碑身直刺苍穹,顶端红星在阳光下灼灼生辉。百级台阶两侧,松柏如卫士列队,将视线引向碑体铭文。虽未复刻北京纪念碑的浮雕,但其独特山形碑体、铁锈红肌理,仍让队员震撼:这是本地英烈用热血浇筑的精神坐标,每道石纹都诉说“舍生取义”的永恒命题,仿佛能听见先烈们对后世的殷切嘱托。
图为“赤脉先锋”实践团成员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
走进邳州小萝卜头纪念馆,三层展陈如剥茧抽丝。许建业展区里,穿风衣、举左手的先烈剪影与“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呐喊交融,背景松林投影让1948年的刑场瞬间鲜活;小萝卜头雕塑区,白玉雕像静坐台案,指尖停驻蝴蝶,背景墙“1941–1949年关押轨迹”的表格,把8年牢狱熬成带血的时间刻度;文字展厅中,巨幕上“我亲爱的父老兄弟啊,醒来吧!起来吧!”的呼声,以翻飞纸页呈现,墨色里裹着狱友对黎明的渴盼。队员们在“蝴蝶与锁链”的视觉冲击中,触摸到“最小烈士”与革命志士共燃的信仰之火,明白黑暗中微光亦可燎原。
图为“赤脉先锋”实践团成员参观小萝卜头纪念馆展陈
踏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十二位将领群雕并肩而立,青铜衣褶里藏着百团大战的硝烟,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馆名高悬门楣,队员在台阶留影时,仿佛听见《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在廊柱间回响。步入展厅,“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的浮雕墙前,红菊与白花拼成的花圈静静摆放,山形浮雕嵌着游击战烽火、支前队足迹——从群雕到浮雕,太行儿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密码,在沉浸式展陈中层层解码,让“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照进现实。
图为“赤脉先锋”实践团成员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层
行程终章,实践团整理口述史料,编纂通讯稿完成汇报。复盘一路见闻,从周恩来铜像的清风亮节,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热血坐标;从小萝卜头纪念馆的狱火微光,到太行群雕的精神传承,队员们顿悟:红色文化从不是静态陈列,而是英烈用生命写就的“互动教材”。唯有将现场震撼转化为赓续血脉的行动,才算真正读懂“青春向党”的分量。当新时代的阳光洒在这些红色地标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信念愈发坚定——誓让革命先辈的宝贵财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更璀璨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