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踏上了追寻历史足迹的征程,他们是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薪火八秩抗战精神实践团的20名成员。他们于2025年7月21日至31日开展了以传承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实料研习、实地寻访、问卷调研、精神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了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索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
精心筹备:在理论学习中追寻历史真相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践团在活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团队共20人,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意愿,分为五个小组:实料研习组、实践寻访组、孤军精神宣讲组、调查研究组、新闻稿撰写组。
早在7月21日活动正式启动之初,实料研习组的罗一鸣、谷礼硕、黄子羽三位同学承担起了前期资料收集和理论研究的重任。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料文献,观看了电影《八佰》等影视作品,在充分掌握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提炼出了8个值得深思的核心问题:
第一,战士们身绑手榴弹跳楼炸敌的壮举,展现了为集体牺牲的极致精神。在和平年代,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如何体现?我们如何在独善其身的同时,理解和传承这种为了兼济天下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核心品质?
第二,升旗、护旗的情节是《八佰》电影的高潮,在史实中,这一情节是否被夸大?如果是事实,一面旗帜为何能激发如此巨大的牺牲和凝聚力?
第三,租界民众从最初的麻木、隔岸观火,到最终被唤醒,以各种方式支援守军。在和平环境下,普通公民如何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第四,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台词直指民族凝聚力,但这种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现在和未来是否有日趋消亡的危险?
第五,影片中部分士兵存在恐惧、退缩甚至逃跑的行为,如何理解战争中普通人的真实人性?
第六,谢晋元带领士兵坚守四行仓库的战略意义究竟是军事抵抗还是政治表演?
第七,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那么大的装备差距中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八,当代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最大的共鸣点或困惑点是什么?如何将感悟运用到生活中去?
这8个问题涵盖了从个体牺牲到集体主义、从历史真实到艺术再现、从战时觉醒到和平传承等多个维度,展示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追问。
实地寻访:在历史现场中感悟家国情怀
7月25日上午11点,实践寻访组的陈锦添、蔡伊龙、张曜东、张鹏四位同学在上海虹桥站集合,开始了他们的寻访之旅。在进行的简便的午餐后,他们于下午2点到达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门前,走进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此图为巡防组成员参观纪念馆
图为纪念馆工作人员讲解抗战历史
4位同学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了″八百壮士的抗战历史。参观过程中,团队本计划采访讲解员,深入了解一些历史细节,但被告知讲解员不接受采访。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他们打算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下午3点,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开始了苏州河沿岸的徒步调研。从四行仓库出发,沿着西藏路,经过外白渡桥,最终到达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这条路线串联起了当年抗战的重要地标,也见证了上海从战火硝烟到繁华都市的巨变。
下午4点,当实践团到达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在庄严的纪念塔前,四位同学请路过的市民帮忙,拍下了此行一张有意义的合影。
图为巡访组成员在人民英雄纪念塔前的合照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蔡伊龙同学捕捉到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他将镜头对准人民英雄纪念塔,巧妙地将纪念塔与黄浦江对岸繁华的陆家嘴金融区纳入同一画框,印证着战争年代的斗争和现代的和平繁华。
图中纪念塔与陆家嘴同框
随后,四位同学在纪念塔就史料研习组提出的8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思考。陈锦添作为小组长,认真聆听每位成员的发言,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将大家的观点整理成文,形成了对8个问题的集体回答,这些宝贵的思考后来都被纳入了实践总结报告。
问卷调研:在数据收集中了解社会认知
与实地寻访同步进行的,是调查研究组的问卷调研工作。从7月21日到31日,陈磊、汤振会、徐谨渊、欧阳嘉观、王雲五位同学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并发放了两份调查问卷:《弘扬抗战精神主题调研问卷》和《爱国主义与抗战精神调查问卷》。
经过10天的努力,两份问卷共收集有效样本312份,其中第一份153份,第二份159份。调研数据显示:92.45%的受访者认为爱国主义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或重要;77.99%能够正确识别抗战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81.13%的受访者将抗战胜利归因于人民群众团结奋战的力量;91.82%的受访者支持爱国需要理性。
图为调查问卷调查的典型问题
这些数据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调查研究组组长汤振会说,我们看到了青年群体对爱国主义的高度认同,也发现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精神宣讲:在网络空间中播撒爱国种子
7月26日至31日期间,孤军精神宣讲组三名成员刘涛、华建峰、林成果深入开展理论阐释和宣讲传播工作。他们以孤垒之上:从四行仓库到永恒信念——孤军精神的跨时空解读为主题,制作了具有深度思辨特色的宣讲PPT,从历史、哲学、现实多个维度对孤军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宣讲PPT突破了传统历史叙述的框架,采用跨时空对比的视角,将四行仓库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关联,探寻孤军精神的普遍性和永恒价值。在PPT制作完成后,宣讲组成员进行了录屏宣讲,制作了讲解视频并分享到微博上。
图为宣讲ppt的部分内容
图为微博上的讲解视频截图
展望未来,持续推进教育实践
薪火八秩抗战精神实践团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作用将会持续发挥。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以这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努力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团队成员将继续关注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也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通过制作微视频、撰写网络文章、开展线上讲座等形式,向更多的同龄人传播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