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服务的号召,引导高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新欣乡荣”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深入各地社区一线,围绕环境整治、便民服务、文化科普等核心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社区,为老人送去关怀陪伴,为儿童开设趣味课堂,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社区环境治理的前线,须欣怡同学的身影格外亮眼。她全身心投入社区环境治理实践,围绕垃圾分类、卫生清洁和环保宣传展开工作。协助清理卫生死角时,她不怕脏累;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时,她耐心细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环保意识时,她认真严谨。实践中,她深刻感受到基层环境治理的复杂,也深知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她感慨道,社区环境改善需要多方合力,青年学生应积极贡献力量。
同样为社区环境付出的还有项靖蓉同学。她参与社区街道清洁志愿服务,负责社区中心街段的清扫。人行道和绿化带里的塑料垃圾、烟头,被她一一捡拾,零碎杂物装了好几袋。她还整理乱堆的垃圾桶,对混投垃圾简单分类,遇到居民会提醒随手带走垃圾。半天弯腰劳作让她腰酸不已,也让她真切体会到环卫工的辛苦。她发现,随手丢弃的小垃圾影响街道美观且难清理,也明白了公共环境需每个人用心维护。
文化传承的战场上,叶超和虞志鹏同学各有贡献。叶超参与“文艺宣传进基层” 活动,专注台账的规范化与动态化管理。他每日填写活动日志,记录演出内容、观众反馈等信息,还用Excel整理数据生成柱状图,分析文化需求差异,梳理宣传效果与改进方向。他认识到台账需强化实时性与规范性,未来计划优化分类标准,设计 “台账模板库”。
虞志鹏则在社区带领孩子们探索紫砂壶文化。当看到泥土在孩子们指尖变成稚嫩壶形,他体会到传统技艺生命力在于传承。他用故事化讲解和游戏化实践化解文化传承的 “晦涩” 与 “枯燥”,引导孩子们从失败的作品中发现独特之美。这次实践让他坚定了投身文化传承的信念。
在医疗与社区服务的领域,曹雨廷和陈鹏生同学默默奉献。曹雨廷在医院做志愿服务,负责门诊大厅引导患者分流、协助使用自助设备、提供路线指引和维持候诊秩序。面对患者的焦虑,她始终温和耐心,缓解了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次实践让她体会到医疗工作的不易,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
陈鹏生投身社区实践,负责档案整理与卫生清扫。档案整理时,他按年份、类别梳理归档,修正错漏标签,让杂乱档案变得条理清晰。清扫卫生时,他和伙伴分工协作,清理公共区域和楼道杂物。虽然辛苦,但居民的满意笑容让他充满成就感。
王越同学在临沭县街道社区参与服务,负责清扫公共区域,重点清理楼道杂物、绿化带垃圾和宣传栏灰尘;协助居委会张贴防疫通知、文明公约等告示;整理社区活动室图书角,将散落书籍分类归位。她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琐碎与重要,明白小事也能贡献大力量。
戴舒文同学则面向小学生开展 “七彩夏日” 校外教育辅导班,设计了趣味科学实验、创意绘画等多样化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实践中存在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但孩子们的成长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让她收获颇丰。
这个暑假,“新欣乡荣”实践团的成员们在社区服务中成长,用汗水与热情书写青春篇章。他们的行动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担当,也让大家看到,基层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青春力量扎根基层,定能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