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对“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鼓励高校青年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传承,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醋韵寻踪”实践团于2025年7月20日在江苏省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开展“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访《江苏省“十一五”百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为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推广醋文化传播助力。
图为“醋韵寻踪”实践团成员合影 吴卓文供图
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醋韵寻踪”实践团44名学生于7月20日下午在江苏省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开展“寻访镇江醋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刚踏入博物馆,一股浓郁醇厚的醋香便扑鼻而来,瞬间激起众人对醋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进入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沿着参观路线,亲眼见证了粮食到香醋的神奇转变,深刻体会到传统制醋工艺中蕴含的匠心。馆内,一幅幅精美的壁画、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详实的文字资料,全方位展示了醋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发展历程。泛黄的百年恒顺老执照、旧商标、手稿原件,无声诉说着先辈们为镇江醋业繁荣付出的心血。随后,在恒顺厂史馆、醋史馆等展馆,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与现代科技,同学们拓宽了对中国不同地域醋文化的认知,还进行了中外醋文化对比,感受到醋文化在全球的多样性及其传播。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吃醋”文化的由来 刘文晶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展览馆内阅览恒顺醋业的历史 邵宇翔供图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镇江香醋古法酿造的复杂制作过程。其制作工艺独特,需经历制酒、制醅、淋醋三大流程,包含 40 多道工序。从糯米筛选到陈酿,国家级非遗固态分层发酵技艺的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匠人精神。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传统制作工艺,从原料筛选到陈酿,每个环节都让他们对传统的香醋制成工艺有了更深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香醋的各种原料制作过程 梁丹阳供图
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醋史馆、醋坊、醋体验馆等区域,了解镇江香醋的酿造过程、发展历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样用途,还参与了制醋翻醅等体验活动,亲身感受醋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翻醅体验区体验翻醅 邵宇翔供图
“最引人驻足的是那面照片墙,发黄的老照片里,老师傅们正在翻动醋醅,额头上的汗珠清晰可见。站在玻璃展柜前,我似乎能听见当年作坊里此起彼伏的劳作声响,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粮食发酵的芬芳。”实践团成员饶舒鑫这样联想到传统的制作工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如今现代化智能工厂,传统酿缸与不锈钢发酵罐形成鲜明对比,机械臂、无人叉车高效作业,两条智能生产线每小时可达 6 万瓶产量,仅需 6 名技术人员即可完成全流程管控。这是历史与科技的碰撞、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未来,镇江醋文化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散发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而作为粮食学院的一员,实践团的成员们都将会深刻感知到“粮食”与“文化”的一脉相承,在“醋文化”的基准上发扬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