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推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10月22日,粮食学院在510会议室举办2025年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赵亚冉主持,郭元新、张安琪两位老师担任评委,全体2025级学生到场观摩学习。秦茜、邓文轩、陆琼萌、贺秋菊四位高年级研究生围绕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检测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并结合自身经历为研一学生分享科研心得。

报告环节,四位研究生依次登台,分享研究成果与科研心得。秦茜同学以“植物基蛋白稳定皮克林乳液用于提升肉制品品质的研究进展”为题,结合“健康中国”战略背景,详细阐述了植物基蛋白皮克林乳液在改善肉制品凝胶品质、风味保留、冻融稳定性及营养承载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将该技术与真空低温烹饪、3D打印等先进工艺结合的未来方向。

邓文轩同学聚焦山茶油市场掺假问题,汇报“基于NIRS与深度学习的山茶油掺假定量研究”。他介绍了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无需前处理、快速环保”的优势,通过制备600份训练样本与120份验证样本,对比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回归(SVR)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深度学习模型的检测性能。

陆琼萌同学的报告《桑叶衍生碳聚合物点光激活纳米酶的开发与应用》,展现了天然原料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她以桑叶为绿色碳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红光发射碳聚合物点(CPDs),构建“显色褪色/荧光恢复”双模式检测体系,无需过氧化氢即可实现对酱油中生物硫醇(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剂的高灵敏检测(检测限低至0.16μM)。

贺秋菊同学则关注婴幼儿特殊医用食品安全性,汇报《基于基质干扰缓解的“LSPR位移-光热”检测技术》。她利用金纳米棒(AuNRs)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与光热特性,构建级联蚀刻传感平台,实现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总抗氧化能力(以抗坏血酸为指标)与亚硝酸盐的同步检测。

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粮食学院研究生在食品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更搭建了高低年级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桥梁。研一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观摩报告对食品科研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将以师兄师姐为榜样,尽早融入科研实践。未来,粮食学院将持续完善学术交流机制,助力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与创新素养,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