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扣好研究生生涯“第一粒扣子”,顺利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明确科研方向与责任担当,9月15日至26日,粮食学院围绕“思政引领、学术导航、服务护航”三大核心,组织开展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筑牢成长根基。
一、思政引领筑根基,厚植家国情怀
入学教育伊始,学院紧扣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组织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集中参与两项重要思政学习活动。9月15日上午9:00,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新生们通过“江苏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同步收看2025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本次“开学第一课”以“青春与祖国同行”为主题,13位省内高校师生嘉宾分别从“生逢其时”“青春有为”“强国有我”三个篇章,分享科研报国、基层奉献、艺术传承的故事——其中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伍常斌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副总建造师的奋斗经历,更是让粮食学院新生倍感振奋,深刻领会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内涵。
9月17日下午,学院组织新生集中观看学校层面入学教育专题报告直播(分会场)。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袁爱华解读研究生培养政策、学位授予规则与科研保密要求,帮助新生明晰学业规划方向;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沈勇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校党委安全保卫部原部长蒋宏志的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讲解,以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翔飞的校园网络使用指引,从“科研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三个维度,为新生筑牢校园学习生活的“安全防线”。
二、学术导航明方向,涵养科研品格
为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学术环境,学院聚焦“学术规范”与“科研视野”两大关键,开展多场学术引导活动。在研究生导师双选工作中,学院提前发布导师名录与研究方向,组织双选交流会,方便新生与导师精准对接;交流会上,学院副院长余永建结合粮食学科科研特色,重点强调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明确“杜绝学术不端、坚守科研底线”是研究生阶段的基本要求,引导新生树立“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
9月17日上午9:30,学院特别邀请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孙周通研究员,在学院510会议室作题为“酶分子设计与生物合成”的学术报告。孙周通研究员作为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杰青,围绕“酶分子工程解决新反应设计困境”展开分享,结合自身团队在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生动讲解酶资源在医疗健康、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报告后,新生与研究员积极互动,就“酶分子设计与粮食加工技术结合”等学科交叉问题深入探讨,有效拓宽了科研视野。
三、服务护航暖人心,夯实成长保障
为让新生快速熟悉校园管理政策、解决生活学习困惑,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赵亚冉围绕“政策解读”与“心理关怀”开展专项指导。辅导员详细解读《研究生手册(2025版)》核心内容,重点讲解评奖评优实施办法、学籍管理规定、常规事务办理流程,并现场演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同时,辅导员宣传告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途径与学院心理帮扶机制,鼓励新生遇到心理压力或生活难题时及时沟通,切实为新生筑牢“心理安全网”。
此外,学院组织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展班委选举活动。通过“自愿报名—竞选演讲—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岗位人选。新当选的班委纷纷表示,将以“服务同学、协助学院”为宗旨,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助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术氛围。
系列入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为粮食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启了“科研+成长”的双轨导航。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入学教育,不仅明晰了研究生阶段的目标与责任,更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与学科的魅力,未来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科研中,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粮食领域后备人才。下一步,粮食学院将按照学校要求,持续推进2025学年秋季学期分散教育工作,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日常化教育活动,为新生成长成才提供长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