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粮油学会指导,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及江苏省粮油学会联合主办,镇江市京口区金谷志愿服务中心承办的“青春守护中国粮”2025年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涉粮院校的学子们跨越镇江、杭州、南京三城,通过科技实践、农耕溯源、文化传承三大维度,深度参与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实践。
7月11日,金山脚下稻浪翻涌,运河之畔国歌嘹亮。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开幕式在江苏科技大学梦溪校区举行。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爱祥致欢迎辞,对指导与承办本次活动的各单位表示真挚感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营员表示热烈欢迎。中国粮油学会副秘书长魏然代表业务指导单位发言,她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阐述了当代中国粮食保障工作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当代青年粮油学子寄予亲切期望,强调“青年当在创新高地领略科技伟力,于江河奔流处读懂农耕根基”。随后与会领导共同按下启动手印,宣布夏令营正式开营。来自全国各地的粮油学子庄严宣誓,将奔赴祖国大好江山,用脚步丈量粮安之路,用智慧书写青春力量。
图为与会领导共同宣布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正式开营
在镇江段的行程中,中国粮油学会青年委员、江苏科技大学实验中心主任关桦楠教授开展题为《智启食界 粮安天下》讲座,为营员们系统阐释“大食物观”下食物来源的拓展路径;走进中储粮镇江直属库,营员们实地见证了“绿色储粮”的硬核实力——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粮温误差≤0.5℃,恒湿环境持续保障储粮品质,为当代粮油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而在江苏省翰雅农场,物联网与水肥调控技术的结合、植物敲染非遗技艺的体验,让营员们深刻领悟到:科技与农耕文化的创新融合、现代旅游业与传统种植业的复合发展,正是当代乡村振兴事业的“破局之道”。
图为关桦楠教授讲座现场
图为营员们在镇江中储粮学习粮仓测温测湿方法
图为营员在翰雅农村学习植物敲染非遗技艺
在浙江省杭州市,营员们走进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中试车间,专业设备的嗡鸣与粮食的清香交织。营员们实地了解了食品烘焙、精酿啤酒、果汁生产线的实操,将课堂上的理论参数变成能触摸的面包、能品尝的啤酒、饮料。随后在良渚遗址公园的万亩稻田与临安博物馆中,营员们沉浸式体验了璀璨的良渚文化——纵横交错的粮食灌溉水利工程、防潮防火的粮仓建设、记录粮食容量的瓦罐,想象着良渚人“刀耕火种”的场景,从中感悟人类与粮食相依相伴的漫长岁月。在华东最大的智慧粮库——仁和粮库,技术员演示的AI粮情预测系统及粮仓实时智能监测系统令人惊叹。储粮仓前,大家触摸着防潮隔热的仓壁,听老粮库人讲述从“肩扛手搬”到“智能值守”的变迁,在新老对比中体会“粮食安全”背后的代际传承。
图为营员参观学习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中试车间
图为营员参观良渚博物馆
图为营员参观临安博物馆
图为营员在仁和粮库学习粮仓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夏令营的最后一站,营员们来到南京继续研学之旅。在2024年“中国最美村镇”之一的芝山村,他们走进铜山纪念博物馆与抗大第九分校旧址,在前辈战斗过的圣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随后营员们与芝山村党委书记李其军、95后“新农人“技术骨干龙国刚展开亲切交流,不仅学习了芝山村特色富硒产业与生物质炭土壤改良技术,更领会了当代中国青年学者扎根农村、奉献农村、造福农村的伟大理想信念。交流结束后,营员们还体验了采梨、采黄花菜等农事劳作,深切体会到农业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图为芝山村党委书记李其军与营员亲切交流
图为营员在芝山村体验采摘油菜花活动
7月16日,结营汇报仪式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5组营员结合为期6天的调研,围绕“智慧农业”“粮食产业链转型”等前沿热门话题进行总结汇报。汇报台上,营员们精神昂扬,借助精心打磨的PPT、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讲述,向评委和师生们全景式呈现了研学收获。从“科技赋能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研究”“田间到粮仓:粮食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到“大食物观”的多元实践探索等,每一份成果都闪耀着青年学子对粮食科技的敏锐洞察。
图为调研报告现场
随后的结营仪式上,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培安向优秀营员表示祝贺并颁发证书,他鼓励营员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勇担时代使命、志攀科技高峰。营员代表郑方圆表示:“感谢此次夏令营的宝贵机会,未来我们会将这份从智能粮仓到非遗田野的经历,化为守护中国饭碗的青春力量!“
此次首届粮食行业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营的顺利举行,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教育体验,让营员们深入了解粮食科技与乡村振兴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粮食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相信未来,这些营员将成为传播粮食科技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为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和乡村发展发光发热。
图为全体营员合影留念